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

时间:2024-12-25 02:09:14
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

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,有人说,教书是一场虐恋,挖空心思去爱一群人,最终只感动了自己。也有人说,教书是一场苦恋,你费尽心思爱的那群人,终将离你远去,下面看看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。

 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1

优秀是人人都向往的,每个人都想朝这个美丽的光环努力,从而忙忙碌碌、呕心沥血。其实,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,就像种下一棵果树,想快点儿看到硕果累累的景象。在努力的过程中,我们渐渐失去从容自如的'心态,失去了教育的优雅与从容,忘记了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。不言而喻,这样的教育难以令学生体会到获得职业的幸福。

教育是一场修行,除了技术与能力层面外,还包括生命状态和精神境界,教师应该通过“修正行止”来完成生命的成长和精神的丰富。教育之路,任重而道远,且行且努力、且行且修炼,要修得一颗快乐心,修得一腔宽容怀。要以快乐幸福为中心,保持一颗平和心,坚持遇事不急躁,因为健康比优秀更重要,因为幸福比优秀更重要。

正如李镇西所说:“不必用堆叠的荣誉来证明教师的成功,教师的光荣就印刻在历届学生的记忆里;把一堆琐碎的日子铸造成伟大的人生,让每一天都成为未来让自己热泪盈眶的记忆。”

放慢脚步,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发现快乐,在宁静的岁月中守候幸福。心态好了,一切都好。你若盛开,蝴蝶自来。快乐了,幸福了,也许有一天,优秀就会不期而遇。

 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2

教育是一场“修行”

教育孩子,是家长和老师通过沟通交流、理解思考和信任宽容,逐渐建立的教学体系。在这个过程中,成年人最容易忽视的,就是孩子自身的想法和见解。很多人觉得,孩子的年龄幼小、性格幼稚,自然应该无可辩驳地听从大人的训斥和规矩。

问题是很多成年人,包括一些事业有成的家长,在童年所受教育和目前的思想观念方面,都有很多的纰漏和问题:

只要孩子玩手机,很多家长就暴跳如雷;

只要孩子写作业,许多父母就喜笑颜开。

孩子还是那个孩子,可只要听大人的话,就被认为是乖巧懂事;只要顺从心意去玩,就被认为是玩物丧志,以后也没什么出息。

难道一个孩子品行道德,和是否愿意学习或沉迷游戏有关吗?

孩子应该是快乐的.

一个孩子的心灵,自然是纯洁、贪玩和快乐的

假如作为父母和老师的我们,懂得顺其自然地教导孩子,在繁忙的日常学习之余,愿意舍得一点赚钱或休息的时光,陪在孩子身边,去观察和领悟孩子的心中所想。那么对于孩子来说,实在是天大的幸运。

在以往“应试教育”大行其道的氛围下,许多父母将教育孩子的问题,精简和浓缩成“考试提分”的问题,通过补习班和家教老师的额外投入,想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,却往往一无所得。

这显然,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。

诚然,如果一个班上的大部分孩子都在上补习班,那么原本觉得没必要参加补习班的孩子家长,也会在异常紧张的竞争氛围下,不得已,甚至是被迫地选择给孩子报班缴费。

虽然学生和家长报补习班,只会让校外教培机构赚得盆满钵满,对于自身学业并无裨益,但数以万计、心智健全的家长们,还是心甘情愿而趋之若鹜地将孩子在放学后送到教培机构。

只是因为他们热切盼望着,自己的孩子能够在中考和高考时金榜题名!

教育的.主导,是学校老师.

其实中小学阶段的知识要点,只要抓住课本和课堂认真学习就够了。

再不济,家长可以陪着、盯着孩子高质量地完成家庭作业,将不熟悉和不理解的题目全都弄懂,再坚持督促孩子按时预习、复习每一课,到了考试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一套配套练习,那也足够了。

所以说,那些给孩子盲目冲动地报补习班的家长,其实是不负责任

但是,你想要在陪伴孩子学习这个环节上节省的时间、精力和金钱,最终会在近乎天价的补课费,逐年累月的往返接送中消耗得一干二净。

况且对于孩子来说,只要参加了补习班,那就少不了占用休息时间,大幅度地挤占孩子每天娱乐休憩和放松睡眠的时间,进而影响到孩子白天的上课状态,晚上的作业效率,以至于形成恶性循环,最终影响了孩子的考试成绩。

再者,教育事业的主导力量,应该是所在学校和在职老师

如果学生家长和教培机构过多地参与和影响孩子的学业,不但容易干扰“义务教育”正常的教学规划,更会诱发孩子的厌学情绪和逃学现象。而大多数孩子都是喜欢玩耍,不乐意学习的,我们更应该引导和帮助孩子改进习惯、培养兴趣,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的学业增加学习时间和任务数量,给孩子增加负担。

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越来越累,甚至不堪重负,那自然会丧失对于学习的兴趣。

 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3

教育,是一场温柔又有力的修行发言稿

尊敬的各位领导、亲爱的同仁们:

大家好!

我是来自第一小学的教师xx。今天能在此发言,真是倍感荣幸,同时也觉得十分忐忑,讲些什么好呢?思索再三,决定用三个关键词来谈谈自己从教十几年的感受吧!

第一个关键词是:感恩!

从xx踏上讲坛起,今天是我度过的第十九个教师节。这十九年,我有幸见证了xx教育的蓬勃发展。xx从当初教育教学设施落后的薄弱县,发展成为无论是乡村还是县城的孩子,都能享受到优质教学资源,成为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圆北大梦清华梦的教育强县。

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,我感到无比自豪,更是心存感恩!感恩于有幸在xx这片以教育为重的沃土上教书,感恩于我这个师范生也能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尽点儿微薄之力!同时,还感恩于我的学生,让我在为人师表的道路上不断成长。

说到这里,我不禁想起曾教过的学生小康。那是xx年秋季学期,我担任四年级(4)班的班主任。开学第一周,小康就在课上 “不听不写不读”,课后把不该做的事都做了个遍。老师们见我对他几番“教训”都收效甚微,便纷纷劝我“淡定,淡定”,我也就自然而然地对他失去了信心,每次见他犯错都草草批评几句了事。

但是那天,在他写的“说明书”中,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小康。他写道:“为什么每次打架错的都是我?他们把小青蛙抛到空中摔得四脚朝天,他们还哈哈大笑,他们就对吗?我就要替可怜的小青蛙收拾他们,他们凭什么这么欺负小青蛙?就因为他们有爸爸妈妈吗?哼”!

原来,看似羁傲不逊的小康也有一颗柔软的心。于是我决定到他家看看。通过家访得知,小康竟是捡来的孩子,从小没见过亲生父母,是同样小时候遭父母抛弃的“外婆”捡回来艰辛抚养。

得知这些,看着眼前这个比我的孩子大不了几岁的小康,我的心好像被“揪”了一下。想到平时我对他不是批评就要让他写保证书,在他的眼里我这个“和蔼可亲”的老师是多么的冰冷;可想而知,当我用“不要你在我们班”来恐吓他时,他的内心该有多无助和害怕!

我不禁扪心自问:“难道这个孩子一生下来就如此招人讨厌吗”?“不,其实是我们一直没有真正了解过他、没有真正走近过他,而是一味给他贴标签。这个没爹没妈的孩子多渴望呵护和爱啊,难道我能让他自生自灭吗”?“不,我不能!不为别的,只为他叫我一声老师”。

于是,我重新审视自己,重新认识小康,试着用家长的语气关爱他、用朋友的身份走近他、用老师的魅力感染他……慢慢地,那块倔强的'“臭石头”变柔软了,那个“不听不写不读”的小康开始追随老师的目光试着学习了……经过长期与小康外婆 的“里应外合”,在班上其他同学的“通力合作”下,小康从“捣蛋鬼”变成了班级里的热心人,行为习惯逐步良好,学习成绩也稳步提升。

每次,我看到小康两鬓斑白的外婆,双手合十毕恭毕敬地向我这个晚辈行礼时,我也在心里默默地感谢他们,是他们让我变得有良心、有温度,是他们教会了我潜心育人。是啊,这一路走来,老师在指引孩子成长,孩子们又何尝不是成就了老师成为更好的师者呢?

至此,我想起了第二个关键词:责任!

陶行知先生说过“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,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”。可见,为人师者,责任之大。

记得初涉讲坛时,学生在我眼里一点都不可爱,我对待他们多数都像扔铅球,把他们能扔多远扔多远。直到经历过了小康的成长,直到我有了孩子也当上了家长,当我再动“扔铅球”这个念头时,我内心有个声音在问自己:“假如这是我的孩子,假如我就是孩子,这样做合适吗”?

都说老师是“灵魂的工程师”,其实我想说,老师更像学生的“妈妈”!你看,周围负责任的老师一定是:孩子们小时候怕她、爱她,长大后念她、敬她;负责任的老师就是用高级纯粹的人格魅力,用最负责任的赤诚之心,成为成就孩子未来的 “妈妈”!

当好这个“妈妈”,光有责任心还不够,于是我想到了第三个关键词:学习!

韩愈说过:“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也”。老师如何做到:有道可传、有业可授,遇惑能解?我想,学习是不二法宝。我们要随时学,学教材解析、学课堂艺术;我们要长期学,不图一时兴起,而要终生坚持;我们要广泛学,有一位学识渊博的高中老师说过:“每个假期我除了看书,还至少要追三部校园剧才能和我的学生思想同频”;我们还要向一切学:向优秀同行学习执教之道,从天真的孩子眼中感悟为师之美;甚至可以向一些“另类”的人“学”,学习“为人师,要蹲着和孩子对话,却绝不跪着教书,因为跪着的老师一定教不出站着的学生”。既为师,就要对“教书”心存敬畏,就要尽全力,为泱泱中华培育出堂堂正正的挺直脊梁的中国“人”!

同仁们,让我们常怀感恩之心、常念责任之大,常悟学习之美,让我们一起共享这场温柔又有力的修行,共同创造xx教育的美好明天!

《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